近年来,新会区锚定打造法治化、市场化、国际法营商环境建设目标,将法治思维融入行政审批全流程,规范标准、压缩时限,行政审批进入“快速通道”。新会区坚持把“依法办事”作为服务准则,以贴心暖心的服务温度,通过加强涉企诉求响应、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化湾区服务等措施,让企业在贴心服务中体会法治力度,实实在在为企业打造安心放心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优化项目审批流程
畅通服务“快车道”
新会区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大力推行工程建设项目“会商服务”,落实“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提速审批效率,将项目的报建时间压缩至30天内,实现新上项目从获得土地到动工“零等待”。新会还用好“项目预审”“容缺受理”等行政审批改革政策,推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全程网办+无纸化”审批新模式,以及工程建设项目“联合验收+不动产登记”办理新模式,推动项目建设跑出加速度。今年落户古井镇的广东中安电气科技有限公司电力设备制造项目就享受到项目审批服务带来的便利,一天内实现不动产权证、用地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四证齐发”,并于次日正式动工。
新会某项目实现“四证齐发”
全链条帮办代办
助力项目“加速跑”
新会当好“第一服务员”,用“管家式”的贴心服务为项目扎根发展按下快进键。出台《新会区推动重点产业项目快速落地建设实施方案》,以新会区行政服务中心园区专窗为枢纽,以镇(街、区)为接入点,在全区建立分工协作、上下联动、有效衔接的代办服务体系。组建帮办代办队伍,精准对接企业诉求,从项目洽谈到落地投产实行“六个一”(一窗受理、一网集成、一项目一专员、一项目一团队、一项目一方案、一项目一考核)全流程跟进,及时解决企业在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优化工建项目帮办代办服务,将立项备案、用地规划许可、施工许可、竣工联合验收等4个阶段10多个事项统一纳入,提供从项目落地到竣工验收的全流程审批服务。
打造高效服务平台
提供便捷“新体验”
近年,新会全面深化“放管服”改革,以企业获得感为导向,通过数字赋能、流程再造、服务升级等,不断解锁企业便捷办事新体验。在全区各工业园区配置“粤智助”及“侨都之窗”政务自助一体机,可办政务服务260项。推出市场主体设立登记+注销登记“线上全程网办+线下全城通办”服务,通办范围扩展至江门四市三区。全面推行经营主体“省内迁移通办”服务模式,实现经营主体迁移“一地办”“一次办”。全面实行远程开标,开展远程异地评标工作,减少企业参与成本,提高政府采购效率。打造“开店知多点”小微企业服务点,提供“学、导、办”三大主题服务,丰富市场准入准营服务场景。配合企业名称自主申报、住所承诺制、“一照多址”等改革举措,最大限度放宽经营主体准入条件。深化“高效办成一件事”,已上线开办餐饮店、企业信息变更、企业迁移登记等6个涉企“高效办成一件事”主题。创新推出园区税务服务“一码通”,设立园区“税务专员”,制定“一园一策”的“税费优惠政策清单”,丰富“非接触式办税”渠道。
“开店知多点”小微企业服务点导办专员为群众现场提供答疑、导办服务
企业诉求有呼必应
政企对接“零距离”
新会将做好企业诉求回应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重要一环,强化市场主体诉求响应服务。在区行政服务中心、区不动产登记中心及各镇(街)公共服务中心都设置“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提供兜底服务,着力破解企业和群众疑难事项和复杂问题。用好“12345”热线、江门市中小微企业诉求快速响应平台,高效精准解决企业合理诉求。今年以来共解决民生热点问题和中小微企业诉求共221宗。此外,新会区税务局设立“诉求极速响应台账”,实行“简易事项即问即答、复杂问题部门会诊、疑难诉求专班攻坚”分级分类管理,今年以来,已高效解决企业急难问题25个,回访满意度达100%。值得一提的是,新会还设立营商环境体验官制度,聘任营商环境体验官,以第一视角体验政务服务,发现问题,提出良策。
新会区行政服务中心“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在接待来访群众
跨区域互联融合
拓宽服务“新半径”
新会聚焦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需求,推出“湾区通办、跨城通办”政务服务模式,先后在澳门、香港设立“跨境通办政务服专区”,成为江门市首个在港澳设立服务点的区县。目前,“跨境通办政务服专区”可办理涉及商事登记、不动产登记、税务、人社、社保、公积金等高频政务服务事项超600个。推出“新悦近”港澳同胞政务服务管家服务,设立专人专线,为港澳同胞提供政务事项办理的全流程指引、跟进。打造涉外公共法律服务平台,“一站式”为企业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涉外公证等服务。放宽港澳居民个体工商户登记条件,开放领域(经营范围)扩大至135个行业。深化实施往来港澳人才签注“线上预约”“送证上门”等便民举措。
在澳门新会同乡会设置“湾区政务通”可视化智慧服务柜台
凤凰网广东发自江门
编辑:雷鑫
来源:新会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