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江区紧扣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和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主线,以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为突破口,深入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通过系统梳理、修订和废止不适应社会发展形势的规定,有效消除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性障碍,为辖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
一、构建责任闭环体系,压实全链条清理责任
蓬江区制定印发《江门市蓬江区行政规范性文件管理规定》《关于开展全区行政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的通知》,规范行政规范性文件起草、审查、发布、备案、评估、清理、修改、废止、延期实施等各环节标准与流程,明确文件制定部门及实施部门责任,实行“制定机关主责、司法局统筹、第三方参与”三方联动机制,各部门指定专人担任“制度管家”,实施文件合法性、合理性、实效性“三重体检”。通过清单化管理明确清理责任主体、时限要求和质量标准,确保每份文件清理责任可追溯、过程可监控,为“清源行动”提供制度依据。
二、实施靶向筛查机制,破解制度性梗阻问题
建立“三查三改”审查机制,查隐性壁垒,重点清理限制市场准入、妨碍公平竞争的“玻璃门”条款;查政策梗阻,修订与减税降费、数字经济等新政不衔接的内容;查执行落差,删除脱离基层实际的“僵尸条款”。经审查,蓬江区对制定时未明确期限的9份文件统一设定保留期限,为市场主体提供稳定可预期的制度环境;对与新业态、新场景不匹配的5份文件启动修订程序,推动政策供给与产业发展同频共振;对滞后于改革步伐或不利于公平竞争的10份文件依法废止,有效打破“政策壁垒”,为制度创新释放空间;对因有效期届满而失效的11份文件进行清理,确保政策体系的及时更新和优化,避免过时政策对企业经营造成误导。
三、建立动态管护机制,推动制度效能升级
构建“年度清理+常态监测”双轨制管理模式,每年开展行政规范性文件集中清理,同步依托信息化平台建立文件实施效果动态监测系统,对到期文件提前至少6个月提醒制定部门开展评估程序。创新引入企业、行业协会、法律专家组成第三方评估组,通过问卷调查、专题座谈等方式收集“市场感受”,将企业满意度、合规性成效等多维度指标作为衡量制度有效性的核心评判标准。截至目前,蓬江区对全区41份政府规范性文件和31份部门规范性文件进行全链条梳理,共清理行政规范性文件26份,保留有效的行政规范性文件46份,通过“立改废释”组合拳,推动制度供给从“量”到“质”的跃升,有效破解制约营商环境的制度性梗阻,进一步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清理不是终点,而是制度创新的起点。”下一步,蓬江区将运用大数据分析实现从“被动清理”向“主动预判”转型,从“文件减法”到“效能加法”,让每一份行政规范性文件都成为优化营商环境的“施工图”,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
凤凰网广东发自江门
编辑:雷鑫
来源:蓬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