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阮镇北芦村大坑电商产业园建设的进度,用一个字形容,那就是“快”。
这个蓬江区首个由村集体经济组织自主改造的村级工业园项目,去年12月初才打下第一根桩,如今5栋标准厂房已全部封顶,外墙装修正如火如荼。
“我们之前在江杜东路也推进过7栋楼的改造。经过改造之后,村民的收入翻了好几倍,所以我们这一次电商产业园的推进,村民也是百分百支持。”杜阮镇北芦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洁兴说。
北芦村大坑电商产业园的建设,是蓬江区全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的成效之一。
今年4月14日,《蓬江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成为2025年广东省首批11个正式批复的实施方案之一,也是全市首个获批的整县域推进实施方案。方案获批后,蓬江区进一步以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万亩千亿工改”作为推动“百千万工程”迭代升级的重要抓手和平台,加速迈向“万亩千亿”产业新高地,全力建设千亿经济强区。
蓬江区聚焦全域土地整治“两带三区”建设
用最短时间啃下硬骨头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以科学合理规划为前提,以乡镇为基本实施单元(整治区域可以是乡镇全部或部分村庄),整体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乡村生态保护修复,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格局,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全力推动“百千万工程”实施,实现乡村全面振兴。
据了解,蓬江区于2024年11月确定启动整区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各级各部门统一思想,集中攻坚,利用10天建立项目库,9天完成54个村(社)表决,1个月完成《蓬江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编制及审查程序上报省自然资源厅,创造全省最快速度。最终,蓬江区上报的方案于4月14日获省级2025年首批批复,也是全市第一个获批的县域方案。
蓬江区以江门大道和华盛路为要素集聚带,南部抓产城融合提质,北部抓绿美乡村整治,东西两翼抓城乡综合发展,努力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产城融合提质。
据统计,该区共实施6大类42个子项目,总投资109.7亿元。今年,蓬江区以“全域+万亩千亿工改”“全域+产业导入”两大范式,制定项目责任清单,计划动工项目14个,计划投资13亿元。
杜阮镇北芦村大坑电商产业园已封顶
蓬江区自然资源局全域土整相关负责人史建勇介绍,自《蓬江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批复以来,蓬江区已动工6个项目,完成投资超3亿元,包括杜阮镇北芦村大坑电商产业园、杜阮北二路38号工改一期项目(万洋众创城)、蓬江区产业集聚区先行启动区园区基础设施项目等。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蓬江模式”成形
深化“百千万工程”集成式改革,要进一步激活要素、激活体制、激活力量,推动形成城乡融合、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
毋庸置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在保护农耕肌理、留住乡韵乡愁、释放发展空间、助力乡村振兴方面作用巨大,可以激发乡村新活力,进一步深化实施“百千万工程”。
在这方面,蓬江区积极探索形成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蓬江模式”。那么蓬江模式是怎样的?
——高位统筹,干部群众齐心干。
蓬江区委书记李志坚提出,蓬江区要持续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紧抓整区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全力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蓬江全区各级各部门统一认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深入落实省委、市委“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和平台,成立区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专班,由区分管领导担任第一副组长,相关分管领导为副组长,部门为成员单位,设区自然资源局、区国资局双专班办公室,加强日常统筹协调和项目融资、实施。每月召开1—2次专班例会或实地督导检查,各部门、各镇(街)密切联动,形成合力,专岗专责统筹推进,挂图作战实施项目清单责任化。
同时,蓬江区主动争取上级支持。区委主要领导带队主动向省自然资源厅、市级部门争取支持。在方案审核阶段,蓬江区政府及自然资源相关负责同志先后多次前往省厅和整治中心汇报沟通,争取支持指导。
此外,蓬江区集中统一研究。在方案编制阶段,制定任务攻坚倒排时间表,各部门、镇街主要负责人集中研究项目库确定并深入群众宣讲政策,全区村(社)大力支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形成“干部群众齐心干”的局面。
荷塘镇南村村东西沙工业园升级改造效果图
为何群众愿意干?荷塘镇南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经联社社长给出了答案:“我们村东西沙工业园可用于村集体经济分配的收入只有100多万元;通过开展全域土地整治、推动‘工改’之后,东西沙工业园可用于村集体经济分配的收入预计会翻10倍,固定资产也超10万平方米,这是实打实的收益。”
——精准发力,解决资金难题。
群众基础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保障。蓬江区走深走实群众路线,区委书记和区分管领导多次带领区自然资源、国资、农业等部门主动下基层,讲政策送政策;组织典型镇、村班子成员前往广州黄埔区学习“迳下村模式”;邀请农发行开展了国企、村集体(经联社)政策性金融培训,争取更快获取金融贷款支持。
同时,蓬江区集中资金保障。全区各类财政性资金、涉农资金、政府专项债等集中项目、集中区域基础设施投入。
叱石三产融合示范区精品工程整治
在强化融资机制方面,蓬江区积极探索实施“区属国企(村社)为主体+政策银行融资+项目肥瘦搭配”的新路径,实施财政奖补、用地指标奖励、1.5级土地开发等配套政策,激发区属国资积极参与项目,村(社)也主动开展综合整治,形成“政府+国资+社会资本+村集体+村民”的五方协同长效机制。如区属国企侨邦文旅集团实施的叱石片区三产融合项目已获农发行1.3亿元贷款;又如环市街群星村自主实施群星大道及周边综合整治项目,计划投资1.0亿元,也在积极探索投融资模式。
群星大道升级改造项目效果图
在政村共同投入支持方面,环市街道办事处副主任陈晨介绍,由于历史原因,群星大道临近江门大道边的最后300米仅半幅道路通车,沿线及周边环境“脏乱差”状况突出,不规范的经营环境限制了周边的商业发展机会,也给居民和商户带来停车难及出行不便等难题。如今,蓬江区抢抓实施“百千万工程”的契机,开展群星大道及周边综合整治工作,以此优化城市地标性门户道路,全面提升城市风貌品质,助力蓬江高质量发展。
该项目创新“政府政策+村集体自筹投资+配套道路”发展模式,成为激发城中村自主综合整治的示范。“项目的实施,政府通过调整区域规划功能、保障用地指标激发村集体内生动力,主动积极筹资建设南北两侧商业街,以增加收入;拓宽配套道路提升商业氛围的通达性,项目于2025年6月已完成土地供应,计划9月动工”陈晨说。
——“一镇一标杆”,推动项目实施。
据介绍,蓬江区积极探索以“万亩千亿工改”建设用地整理为主、农用地整理为辅的中心城区新路径,用好用活政策,创造“1+N”、两大类10种改造新模式。今年以来,已审批项目16个,改造面积1300亩;已动工10个,面积660亩,总投资约81亿元,为蓬江区拓展产业空间注入新动能。
环龙舟山片区
力争打造“一镇一标杆”。蓬江区棠下镇推动环龙舟山片区项目,依托“千亩良田、万亩森林、万亩千亿”园区融合发展,邀请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高起点高水平编制建设规划“一张蓝图”,围绕“整山增色、整田激活、整村雕琢”,谋划打造中心城区郊野休闲“流量引擎”。目前正重点推进“千亩良田变稻田公园”的土地统一流转工作,完成乐溪客厅20亩土地供应及国企融资介入工作。
“我们正在做村民的工作,推进‘千亩良田变稻田公园’的土地统一流转工作,如果交地顺利的话,第一批土地将在月底或者下月初收地。”棠下镇乐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陆家荣说。
杜阮镇依托凉瓜品牌打造叱石片区三产融合精品工程,已完成“千亩方”耕地连片集中整治土地流转162亩;编制完成首个典型村上巷村村庄规划,正在推进拆旧建新腾挪30亩打造农村公寓、凉瓜主题美食街等。
杜阮镇上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梅芳正在筹划将于本周六举行的杜阮凉瓜产品创新品鉴推介会,准备让游客一次性打卡近百款创意杜阮凉瓜美食,感受“百千万工程”赋能下杜阮凉瓜产业的蓬勃生机。
“我们村作了村庄规划,加快乡村焕新,尤其是村里有比较多的闲置房,通过改造,既可以改善村民的居住环境,也能够吸引想创业的村民回流,用好腾挪出的空间。我们还在持续做强富民工坊,准备建设凉瓜食品工厂,进一步发展凉瓜产业。”黄梅芳说。
荷塘镇也正在推动全市目前最大的南村村466亩“工改”项目,已完成改造方案,争取8月土地挂网供地。
据南村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胡秋维介绍,该项目土地是连片的,而且临近顺德均安,从均安一过荷塘,就是这个项目所在地,便于引进佛山方向的投资。而且它附近有大桥、高速出口连接佛山,地理位置优越,以后应该会成为一块“工改”招牌。
此外,白沙街道也依托中医药学校、五指山森林资源,结合银发经济打造五指山中医药研学基地,已落实投资主体,正在积极推动项目布局细化、用地手续。
据了解,下一步,蓬江区将加强招商引资,进一步攻坚克难,加快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打造中心城区全域整治标杆,为全市实现“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目标做出蓬江贡献。
凤凰网广东发自江门
编辑:雷鑫
来源:蓬江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