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美师生走进江门校园 勾勒侨乡“百千万工程”新色彩
江门
江门 > 乡村振兴 > 正文

央美师生走进江门校园 勾勒侨乡“百千万工程”新色彩

4月28日,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师生团队在塘口镇裡讴小学开展墙绘及美育课堂活动,近百名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师生走进校园,通过墙绘和美育课程将艺术与乡村充分融合,让乡村成为艺术焕发生命力的新场域。

近百名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师生走进校园

近百名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师生走进校园

近年来,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教学团队对课程进行创新设计,要求学生借助外来者的新鲜视角,观察当地建筑文化,提取并总结相关材料,以专业或美术的表达方式呈现。“开平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出色,且具有独特的重要特征,基于这一思路,今年团队选择来到这里开展测绘调研。”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党总支书记、教授傅祎表示,“学生们扎根于开平塘口,品味当地风土人情,借助艺术的桥梁,把碉楼文化展示给外界,让‘百千万工程’典型镇的本土文化得到了展现与传承。”

校园里,46名央美学生分成8个小组,以“一墙一风景”为理念,将碉楼文化、侨批故事、非遗民俗等元素融入墙绘,让冰冷的墙面化作“会说话的文化长廊”,乡村文化在保护中焕发新生。

“开平的碉楼历史是当地最突出的文化元素,设计墙绘时我们致力于平衡美育与碉楼文化元素。从学校正门至操场一侧,团队共设计了8幅墙绘,分为三个区域。内容涵盖自力村及著名碉楼的临摹复刻,以及小学生美育、体育相关内容。”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大四学生谢昊君表示,校门口墙绘对自力村进行了概括呈现,操场一侧的墙绘则围绕小学生的体育美育文化及当地民俗特征展开设计,体育器材区域的墙绘以当地碉楼为蓝本进行再创作与整合。

央美师生走进江门校园 勾勒侨乡“百千万工程”新色彩

中央美术学院学子正在专心创作

中央美术学院学子正在专心创作

在中国广阔的乡村大地上,艺术教育不仅关乎每一个孩子的心灵滋养,更是实现乡村振兴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央美团队精心布置的“美育课堂”上,中央美术学院研一学生吴成帅首先对开平侨乡文化进行了详细解读,同时围绕美术教育、绘画教程以及色彩感知等方面展开教学,进一步培养学生对美育和美术的认知。

央美师生走进江门校园 勾勒侨乡“百千万工程”新色彩

央美师生为学生们带来“美育课堂”

央美师生为学生们带来“美育课堂”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广东省“双百行动”(百校联百县助力“百千万工程”行动)美育实践探索以艺术乡建为支点,破解城乡教育二元结构,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此次,中央美术学院来到开平塘口开展碉楼建筑群和古村落测绘调研,最终会形成高质量的作品和成果,以艺术的形式把侨乡文化、华侨精神带回到央美、带回到北京,甚至会带到全国全世界,将使我们‘双百行动’成果更上一个层次,对开平—台山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将起到极大促进作用。”广州航海学院海运学院党委书记、开平市“百千万工程”指挥办副主任张海波表示。

凤凰网广东发自江门

编辑:雷鑫

来源:江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