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不是“造盆景”,而要“育森林”。当第一书记的脚印深嵌泥土,发展的动能便有了破土的韧劲。近年来,江海区以“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抓手,推动第一书记在产业振兴、惠民利民、绿美生态建设等方面久久为功,以“沉下去”的姿态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
筑巢引凤:激活经济动能,厚植发展根基
精准招商+工业升级。“乡村振兴,产业为先。要把推进产业兴旺作为‘牛鼻子’,用心用力,紧抓不放,以产业兴旺带动乡村振兴。”直冲村第一书记翁俊聪说道。担任第一书记以来,翁俊聪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派出单位市工信局的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成功引入投资超亿元的广东腾维新材料科技公司落户直冲工业园C区,并成功招引客户预定直冲工业园3栋新建工业厂房及配套宿舍楼,预计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增收超千万元。当前,面对直冲村一块位于应急产业园一期的工业留用地,翁俊聪正积极物色合适的社会资本,创新开发模式,不断提升村级用地产业承载力和质量效益。
翁俊聪(左一)与村书记到村级留用地开展调研
三资管理+资产增值。在农村经济日益发展壮大的背景下,三资管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七东村第一书记陈宝珍指导村“两委”班子规范梳理“三资”财产,牵头对村集体“三资”进行逐个筛查、登记造册,建立《七东村资产资源情况表》《七东村集体资源及资产分布情况》台账,实现问题不规范合同“清零”,收回拖欠租金。同时,陈宝珍积极推动七东村升级改造低效厂房,推动七东村15号地创业工业园进行“工改工”升级改造,规划容积率从1.5调整到3.5,厂房面积由原来的1.5万多平方米增加至4万多平方米,大幅提高土地、资源、资产的利用效率,以“存量优化+增量创新”双轮驱动破解七东村集体经济增收难题。
陈宝珍(左三)指导村“两委”班子规范梳理“三资”财产
深耕治理:民生工程筑基,架起群众连心桥
村企联建破解“急难愁盼”。作为威东村第一书记,郑贞炬用活“村企联建”模式,与村党总支全力推动威东幼儿园和威东村民住宅楼两项惠民工程落地建设,有效破解“教育难”“住房难”问题。据悉,威东幼儿园引入社会资本800多万元,建筑面积达2300余平方米,预计今年4月开展招生,惠及威东村和周边适龄幼儿,让他们的“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教育。此外,投入超5000万元、建筑面积达13000余平方米的威东村村民住宅楼计划今年竣工,届时128户村民将喜迁新居,有效缓解村民住房难问题。
威东村村民住宅楼
威东村幼儿园
专业力量破解“治理密码”。作为市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管理中心的派出干部,江翠社区第一书记甄永超发挥自身在工程建设的专业优势,协助江翠社区对基础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如针对社区部分区域地面下陷问题,他带领社区“两委”干部进行现场勘察,对整改工程提出指导性意见,目前该路面已完成修缮。此外,他还多次协助社区开展电缆清理、山体加固等工作,有效排除安全隐患,给社区居民一个安全的居住环境。
甄永超(左一)指导社区山体加固维修工作
同时,作为麻三村第一书记,莫云溪主动与江海区委政法委沟通,推动完成麻三村综治指挥中心建设,有效提升村级综治指挥信息化水平。目前,综治指挥中心利用“粤平安”云平台,实现全村96个摄像头一屏监控。莫云溪说道,“投入使用至今,我们多次对辖区内社会治安、风险防范、应急指挥等进行实时调度,取得较好效果。”
莫云溪(左二)检查防风防汛情况
追青逐绿:绿美行动塑形,绘就乡村新画卷
政商民协同增绿。2025年3月10日,威东村党总支与江门市江西商会党支部联合举办“党建引领增添新绿,携手共建美丽威东”植树活动,现场栽种樟树、凤眼果等树木共60棵,以实际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村级工业园增添绿美。据悉,威东村能与江门市江西商会结对,得益于威东村第一书记郑贞炬在中间“牵线”。自去年以来,他与威东村“两委”干部将绿美威东建设摆上重要日程,按照“村委自筹一点+党员捐献一点+社会参与一点”的工作思路,多方筹集乡村绿化资金,其中,他本人积极争取到江西商会4万元的支持,助力建设礼乐中心河威东地界绿美景观长廊,将绿美威东从纸上“施工图”变成美丽“实景图”。
在威东村第一书记郑贞炬(一排左七)的牵线下,威东村党总支与江门市江西商会党支部举办联合植树活动
脚下沾泥土,心中有底气。从机器轰鸣的工业园到绿意盎然的生态廊道,从“住有所居”的安心到“学有优教”的舒心,江海区第一书记正在以“躬身入局”的责任担当,推动集体经济节节攀升、民生福祉蒸蒸日上、绿美画卷徐徐舒展。“干部‘沉下去’的深度,丈量着民心‘暖起来’的温度,更决定着乡村‘活起来’的厚度。我将继续扎根一线、倾听民声,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不断走深走实。”麻三村第一书记莫云溪感言。
凤凰网广东发自江门
编辑:雷鑫
来源:江海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