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深入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来,开平市月山镇大岗村发挥农业发展优势,立足当地资源禀赋,不断完善提升大岗蔬菜基地建设,积极探索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走进大岗村的千亩蔬菜基地,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绿油油的时令蔬菜长势喜人,菜农们在田间穿梭,将蔬菜采摘、分拣、入箱和装车,为销往珠三角市场作准备。
蔬菜种植户周永友:我来自广西,现在主要种植玉米和绍菜、瓜豆、辣椒、茄子等。种植包菜的产量一般可以达到亩产6000斤至7000斤,西兰花产量可以达到亩产1000斤至2000斤。
月山镇驻大岗村选调生、主任助理曹晓颖:大岗蔬菜基地总种植面积大概有1300多亩,年均产量超8000吨,基地主要种植指天椒、包菜、菜心、西兰花等。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大岗村立足村情实际,积极探索“公司+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2023年11月,村集体成立强村富民公司——开平市岗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引导外来种菜大户一起整合逾1300亩土地,构建了“产供销一条龙”体系,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当下,大岗村的蔬菜产业已显成效,2024年基地年产蔬菜超8000吨,产出的菜心、包菜等蔬菜产品,畅销深圳、广州、珠海等城市。此外,基地从管护到销售各环节所需的劳动力,也为周边村民提供了就近务工的机会,直接带动周边200多名村民就业,人均月收入提高至3500元至5000元,有效实现了农业增效、村民增收。
产业兴旺塑“形”,而乡村治理铸“魂”。近年来,大岗村通过河涌扩道清淤、植树造林、绿道建设、民房风貌管控等举措,积极实施乡村“微改造”。如今,七彩大岗生态林沿河道铺展、七彩绿道延伸至村口,既美化了环境又为村民提供了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四小园”点缀房前屋后,人居环境得到了显著优化,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此外,大岗村还联动政村企力量,与江门市有关单位联手打造“检银村共建”新模式,助力绿美大岗建设,乡村振兴成色更足了。
曹晓颖:我们把河道清淤扩宽,种植了两百多棵水杉,打造成七彩大岗水杉林、七彩绿道。还与江门蓬江区检察院、中信银行江门分行开展共建活动,种植了一百多棵紫花风铃木、杜鹃花。
农文旅融合,是乡村振兴的一把“金钥匙”。借助广东省“典型村”培育点的发展契机,大岗村正以月山镇“村墟一体化”规划为蓝本,通过盘活、修复村内八角楼、二七墟老街等文化资源,扩宽沥化村道,不断完善村级基础设施,初步完成了村庄升级改造。接下来大岗村将在月山镇党委、政府的引领下逐步将传统文化与现代业态有机融合,实现乡村农文旅融合发展。
曹晓颖:我们依托四百年八角楼文化遗产,升级了二七旧墟,还投入了40多万元重新铺设沥青路,规画停车线,同时升级打造周边商户,计划打造“村墟一体化”“农文旅一体化”示范带。
未来,大岗村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创新的思路,在产业发展、乡村治理、乡村旅游等方面持续发力,推动村庄实现经济、文化、生态的全面振兴,以农文旅融合书写乡村振兴新华章。
凤凰网广东发自江门
编辑:雷鑫
来源:开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