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练“内功”促“扩圈” 栽好梧桐引凤来
江门
江门 > 要闻 > 正文

开平:练“内功”促“扩圈” 栽好梧桐引凤来

深入调研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互通互融情况,为产业链提升、链上企业发展提供保障;着力打造“共性工厂”“共性服务平台”,为企业发展提供平台、服务支撑;以“争当试点,争创示范”的昂扬斗志,主动作为、奋力拼搏,在诸多领域探索发展新路径,在全社会营造创新氛围……

抢抓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深江高铁“三通道”陆续开通的历史机遇,近年来,开平市以打造成为“先进制造强市、文化旅游名城、山水生态家园”为愿景,苦练“内功”强基础,外拓资源广结缘,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互联互通、加强产业科技领域提升和跨区域合作、加快特色平台建设和区域协同、着力打造优质生活圈,激发“大桥经济”新活力。

完善交通网络

加强互联互通

目前,开平初步建成以“五高一铁”为主骨架的综合交通网络,融入“城区半小时”“市域及江门周边地区1小时经济生活圈”,1.5小时内快速通达广佛、深莞、珠中等大湾区核心城市圈。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核心枢纽工程深中通道、连接港珠澳大桥的黄茅海跨海通道先后建成通车,深江两地将进入“1小时经济生活圈”。

抢抓“大桥经济”“黄金内湾”的发展机遇,今年以来,开平以重点交通项目为抓手,聚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国道G325线鹤山址山至开平塘口段改建工程、三埠港搬迁项目、县道红龙线金章大道段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省道S384线水井至云乡路段修复工程、省道S533线三埠仁亲至三围段修复工程、县道X557桥牛线修复工程以及CE90水楼线修复工程建设进度;加快农村公路“单改双”工程、村道安全提升工程、2座危桥改造、美丽农村路等农村公路项目建设。

天平冷链为当地农企发展提供优质平台 张华炽 摄

天平冷链为当地农企发展提供优质平台 张华炽 摄

开平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开平将通过实施“三步走”战略,以建设更加高效的交通路网全方位对接“三通道”,更好承接大湾区核心城市的辐射。一是谋划八镇联动,实现交通路网提质增效。以深化交通互联为突破口,在八镇互联互通交通网络中积极谋划纵线“山水大道”,形成“三横五纵”,打造江门中部八镇联动重要经济交通网络,打开八镇联动的更大空间。二是畅通路网循环,服务农文旅及工业双平台。通过推进赤坎大道一期、县道X557桥牛线修复工程,谋划美堂大道、赤坎大道二期建设,实现中开高速公路、开平南站与赤坎华侨古镇、塘口青年文创小镇及周边区域的有效连接,积极推进“交通+农文旅”融合发展等。三是完善路网布局,构建互联互通交通运输体系。推动台开至广州枢纽新机场高速公路、大广海湾旅游高速公路纳入省“十四五”高速公路规划网中期调整范围,创造条件促进重大交通项目落地建设,努力构建“大交通、大平台、大发展”的格局。

深挖企业资源

助推融合发展

在日前公布的第二批广东省食品工业培育试点县(市、区、镇)名单中,全省共有13地入选,开平榜上有名。这是对开平食品产业发展的认可,也标志着食品产业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蓄势待发,迈向更加辉煌的明天。

连日来,开平市科工商务局深入开平辖区食品企业调研。“通过调研,我们进一步增强了做强食品产业的信心。”开平市科工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开平拥有食品产业相关的省级专精特新企业3家、省创新型企业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2023年,食品产业工业总产值超90亿元。“更为重要的是,我们了解到,这些企业有着上下游衔接的空间和便利。比如,酱油企业的废料是饲料企业的原料,等等。有了这样的上下游衔接,对企业就地获得原料等非常有利。”上述负责人表示。

此外,在食品产业链上游,开平有温氏畜牧、玉林参皇养殖、旭日蛋品等企业提供丰富的优质特色农产品;中游有嘉士利、粤师傅等知名企业,主要产品涵盖饼干、糕点、调味品、发酵品、饮品、健康食品等;下游则有“开平优品”等“1+8”县镇两级行政区品牌矩阵等提供的传统线下销售渠道。

开平已打造出“1+8”县镇两级行政区品牌矩阵 张华炽 摄

开平已打造出“1+8”县镇两级行政区品牌矩阵 张华炽 摄

食品产业是开平产业链式发展的一个缩影。同样是在今年,水暖卫浴产业入选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开启了产业发展新篇章。

当前,开平正充分利用省纵向帮扶资源,依托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水暖卫浴),全力打造产业数字发展平台,突破传统产业发展瓶颈,加快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步伐。

依托较为坚实的产业基础,开平近年来持续做大做强生物医药与健康、高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产业集群,并开辟出氢能源、新型储能、低空经济等特色产业新赛道。

“下一步,我们将对各产业进行深度调研,把握各产业链企业布局情况,为链上企业互动提供保障。”上述负责人表示。

优化公共服务

构建共赢空间

平台是支持、服务企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在推动产业持续创新、引领新兴经济增长、加快制造业服务化转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近年来,开平强化“软硬”公共服务,着力构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共赢空间。

在“硬”平台方面,开平拥有规划面积达189平方公里的大型产业集聚区,以及15个镇(街)工业园区(集聚区)发展平台。江门主平台是省委、省政府规划建设的承接产业有序转移重点主平台之一,其中,开平片区总面积20.47平方公里,全部纳入江门主平台核心区范围,占核心区面积的43.73%,是江门承接产业转移的主战场,目前建设已初具规模。

同时,开平拥有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翠山湖高新区,以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健康(含食品)、现代轻工纺织(含水暖卫浴)为主导产业。翠山湖高新区先后被评为省示范性产业园区、省十大重点产业园,连续四届获评广东省五星级服务园区。目前,园区投产企业达126家,包括国电投燃气热电、任达电器等新增亮点项目。园区有亚科迈、银都拉玛等知名外企,以及海鸿电气、敞开电器、宏佳新材料、高美空调、来纳特种车等一批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制造业500强企业,均已形成良好效益。

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翠山湖高新区,先后被评为省示范性产业园区、省十大重点产业园,连续四届获评广东省五星级服务园区

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翠山湖高新区,先后被评为省示范性产业园区、省十大重点产业园,连续四届获评广东省五星级服务园区

在“软”平台方面,开平建筑产业联盟自2021年12月成立以来,目前有正式会员企业114家,涵盖建筑、建筑设备和材料、建筑劳务和服务、水暖卫浴、房地产、金融、保险等行业。近年来,联盟按照“聚合、融合、整合、竞合”的发展模式,实现建筑业与房地产业、制造业等行业跨界发展,通过产业链延伸互补,有力带动联盟会员企业协同发展。此外,开平探索对水暖卫浴传统支柱产业进行“链式改造”,抓住电镀这个关键环节,建设水暖卫浴“共性工厂”,让散落的生产线集中入园,提高整体污染治理水平。开平还获批建设国家级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支持水暖卫浴产业以设计创新、技术创新提升附加值,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等。

改善城乡环境

建设宜居家园

“服务富市”是伴随“大桥经济”而来的新战略。如何最大限度遏制交通便利后可能带来的本地人力、消费力等外流,最大限度增强对外来人力、消费的吸引力?开平着力改善城乡环境、建设宜居家园,让这里成为愿意来、留得住的城市。

今年6月,开平市总工会整合区域优质农文旅资源,推动赤坎华侨古镇成功被认定为省级职工疗休养基地。获认定以来,赤坎华侨古镇以其独特的魅力已吸引开平及周边城市50多个工会组织咨询开展乡村疗休养活动事宜,超万人到景区开展疗休养和乡村游活动,并带动了周边旅游热潮。

如今,赤坎镇正抢抓“开平—台山”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开平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产业园机遇,通过加强规划引领、挖掘文化内涵、发展特色农业、完善配套设施,持续擦亮具有侨乡风情的文旅品牌,打造农文旅发展高地。

赤坎镇持续擦亮具有侨乡风情的文旅品牌,打造农文旅发展高地

赤坎镇持续擦亮具有侨乡风情的文旅品牌,打造农文旅发展高地

开平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通道等重大交通项目的建设和开通,开平与粤港澳大湾区各地的距离不断缩短,交流合作也愈发紧密。黄茅海跨海通道开通后,开平到珠海、深圳、澳门、香港等地的车程将大大缩减,结合已落地的“港车北上”“澳车北上”政策,游客来开平旅游的时间成本大大降低,这为农文旅品牌的建设和推广创造了更多机遇,将吸引更多企业项目来开平投资、落地、建设。开平正紧抓“大桥经济”机遇,充分利用交通区位、世遗、土地、产业和侨资源优势,紧紧围绕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的发展方向,积极宣传推介当地独特的发展优势和优越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企业和企业家投资兴业、共谋发展。

为提供更好的教育环境,今年,开平市教育局启动实施“五个起来工程”,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五个起来工程”,即实施“让孩子笑起来”工程,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学习中找到乐趣,绽放笑容,健康成长;实施“让老师动起来”工程,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增强教师队伍内生动能;实施“让课堂活起来”工程,真正让课堂焕发生机与活力;实施“让活动嗨起来”工程,进一步强化学校以体育智、以体育心和以美育人功能;实施“让校园靓起来”工程,让校园成为展示教育形象的亮丽窗口。

开平还积极统筹推进就业、教育、医疗等民生领域改革,完善“1+2+N”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快推进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着力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深化绿美开平扩绿兴绿护绿机制改革,为子孙后代留下山清水秀的生态空间。

加强外拓资源

推动协同发展

11月4日,广东永胜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基地第一期工程正式封顶,刷新项目建设“进度条”。与此同时,在牵牛生化原料药项目的施工现场,工人们忙着焊接钢筋、支设模板,一派抢工期、抓进度的火热景象。它们都是开平市翠山湖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专业园首批落户的项目。

翠山湖高新区的项目建设,见证了开平积极外拓资源,推动区域协同发展的进程。

对于开平而言,“通”只是个“小目标”,更大的目标是“融”,即融入更广阔的经济版图。

近年来,开平用好省承接产业有序转移及“制造业当家”等政策工具包,发挥与中山市翠亨新区成立的驻深联合招商办公室和广深2个协同创新交流中心的资源优势,加强与大湾区产业发展平台融合互动,走向集约化发展、集群化招商,积极承接深圳、广州、中山等地的优质产业转移。

抢抓深中通道等重点项目建成通车的有利契机,开平市发改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主动链接“大桥经济”“黄金内湾”,继续深化三方合作,围绕粤港澳大湾区“一点两地”全新定位,依托在深圳设立的协同创新交流中心,充分发挥省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开平片区的作用,将深圳研发、科技、创新等优势,与开平资源、空间、要素成本等优势进行充分对接,通过跨市牵手,实现合作共赢。

坚持“双争”理念

营造创新氛围

衡量一个地方的发展活力有两个关键指标,一个是“开放度”,一个是“向新力”。

2022年3月28日,开平启动建设全国首个镇级行政区品牌“马冈优品”。随着产业体系、产业链的持续完善,如今,从养殖场到工厂,从酒楼餐桌到产地旅游,一只区域优品鹅逐步串联起农业、工业和服务业、文旅业的全流程,成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典型案例,改变了当地传统以马冈鹅养殖为主的产业格局。自启动行政区品牌建设以来,开平以行政区品牌建设为切入点,调动各方力量,整合属地优势自然资源、人文资源和原创科技成果,通过推进产业补链、延链、强链,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目前,开平已打造出“1+8”县镇两级行政区品牌矩阵。

借鉴工业园区思维和产业集群理念,今年,开平创新打造以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和赤坎华侨古镇为“引擎”,以“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为载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产业园。将产业园建设作为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的重要抓手,编制发布《开平市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产业园总体规划》,构建“5+3+N”产业发展体系,成立产业园党工委、管委会,成立市属国有重点企业侨城集团,深度参与试点建设,开启“管委会+公司”开发模式。

以国家储备林、森林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核算转化、生态环境导向开发模式(EOD)等项目为抓手,创新探索投融资方式;以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等为抓手,推动乡村振兴、区域协调发展;以创新推出制造业、文旅业和农业三张“招商地图”为载体,助力招商引资……

美丽开平建设为人们在开平生活提供了良好环境

美丽开平建设为人们在开平生活提供了良好环境

近年来,开平以“争当试点,争创示范”的昂扬斗志,主动作为、奋力拼搏,在诸多领域探索出发展新路径,全社会勇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氛围日渐浓厚。

凤凰网广东发自江门

编辑:雷鑫

来源:开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