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开平市赤坎镇通过兴文旅、促消费、稳增长,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镇内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蝶变。
全力培育龙头项目
擦亮赤坎文旅品牌
“我家以前是住在塘底街,以前这里的楼房破旧,周边环境差,后来打造了赤坎华侨古镇项目后,面貌焕然一新,我回到家乡都认不出来了,这里变得很漂亮,骑楼也保护得很好。”以前家住赤坎镇的司徒小姐在游玩赤坎华侨古镇后有感而发。
旧赤坎古镇
赤坎华侨古镇
赤坎华侨古镇开埠于清朝顺治年间,华侨文化底蕴深厚,拥有中国规模最大、界面最连续、保存最完整的侨乡骑楼建筑群。2023年1月10日,“十年磨一剑”的赤坎华侨古镇开门迎客,赤坎镇迎来了文旅发展的大机遇,走出了一条文旅赋能,示范带动,促进“百千万工程”建设的新路子。
旧赤坎古镇
赤坎华侨古镇
如今,赤坎镇抢抓开平—台山整县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试点和开平市打造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产业园机遇,发挥特色优势,打造文旅发展高地,进一步深挖古镇特色,激发旅游活力,今年国庆假期,赤坎华侨古镇累计接待游客超25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79.37%。赤坎镇还聚焦“串珠成链”,打造旅游精品线路,将古镇与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塘口旧墟等“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上的特色旅游资源串联起来,打响具有侨乡风情的文旅品牌。与此同时,加快布局夜经济,激发消费新动能,“梦回开平·侨海华韵”夜经济项目即将建成,打造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古风文化氛围的主题街区。
加力提速建设赤坎新区
打造美丽圩镇样板
从国道驱车前往赤坎镇,该镇的入口处树立了一个十分醒目的标识——“华侨古镇 魅力赤坎”。随后映入眼帘的是一栋栋齐刷刷的安置房,赤坎新区的安置房分为四期建设,周边配备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可以满足居民的回迁需求。“安置房的配套很齐全,比以前我们住的旧平房好很多,低层的户型都设置了扶手,对行动不便的老人来说比较好,整体来说都不错。”业主关小姐说道。
赤坎镇安置房
市第二人民医院
赤坎镇中心小学
赤坎华侨古镇文旅火热,赤坎镇迎来了文旅发展的大机遇,赤坎新区的建设也日新月异。古镇大道、安置房、市第二人民医院、赤坎镇中心小学等配套项目相继完成。赤坎镇谋划推进59个美丽圩镇项目,目前已完成28个,高标准完成德业路美丽示范主街、圩镇客厅、公福亭至镇政府路段房屋外立面提升等美丽圩镇“七个一”项目,区内生活配套日益完善。
赤坎镇府周边道路改造前
赤坎镇府周边道路改造后
培育建好典型村
推动以点带面发展
“红溪村鹰村以前只有一条主干道是水泥路,两边杂草丛生,村里的巷道都是泥路,现在完成了村落塘基、鱼塘护栏建设和三线整治、雨污分流,村民出行方便,很舒心。”看着村子一天天在改变,村民的幸福感在一天天增长,红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关金源感叹道。
鹰村施工前
鹰村施工后
赤坎镇以红溪村省“百千万工程”典型村以及石溪、永坚、树溪等纳入第二批典型村推荐名单的村为重点,示范先行,全面带动。赤坎镇投入1.4亿元,完成红溪、石溪、永坚、树溪村等古镇周边4个行政村美丽乡村建设,赤坎镇所在的“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入选省十大乡村振兴示范带。利用旧砖、旧梁等老建筑构件,完成农房风貌提升424间。此外,赤坎镇扎实推进农文旅融合发展,积极盘活农村优势资源,引进红溪鹰村田园综合体项目,预计年底入场施工建设。探索“社村”融合,利用流转整合的农田,引进江门供销社建设示范性供销农场,打造粮食生产示范片区。红溪、石溪、永坚、树溪依托毗邻古镇优势,利用村面及村内闲置地设置停车场,承接古镇流量溢出。
鹰村施工前
鹰村施工后
今年,赤坎镇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镇、省乡村治理示范镇、省乡村振兴示范镇创建名单,获评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先进集体,获江门、开平“百千万工程”考核优秀等次。红溪村入选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获“百千万工程”考核优秀等次。接下来,赤坎镇将更加主动融入粤港澳大湾区,抢抓“大桥经济”历史机遇,全力抓好“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建设,推动镇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凤凰网广东发自江门
编辑:雷鑫
来源:开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