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青年奋力书写“百千万工程”青春篇章
江门
江门 > 要闻 > 正文

江门青年奋力书写“百千万工程”青春篇章

青春,如艳阳下百卉之萌动;青春,如星火汇聚成希望和力量。

2023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团中央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集体谈话时强调,青年人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中国青年才会有力量,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才能充满希望。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随着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全市高质量发展推进会先后召开,江门已经吹响了高质量发展的春天号角。

立足当今,市委十四届六次全会提出,要“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乘势而为、拼搏进取,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江门实践新篇章”。江门共青团积极响应市委号召,乘势而为、拼搏进取,引领、凝聚侨乡青年积极投身“再造一个现代化新江门”的广阔实践中,无数意气风发的江门青年在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上担当历史的重任,奋力书写“百千万工程”青春篇章。

郭永乐 摄

郭永乐 摄

肯努力 敢尝试侨乡青年活跃在乡村振兴一线

2023年9月,恩平市恩城街道米仓村聘请了一位特别的人才,邀其参与村庄的发展规划,统筹管理、运营村集体资源资产,壮大村集体收入。他就是簕菜文化创意园负责人、现任江门市青年联合会委员的李劲新。

李劲新围绕簕菜,打造簕菜文化创意园等项目

李劲新围绕簕菜,打造簕菜文化创意园等项目

李劲新是一名“85后”,被米仓村村民亲切地称呼为“新仔”,从小吃簕菜长大,非常清楚簕菜事业的发展前景,于是围绕簕菜打造了文化创意园、餐厅、特色游乐园等一系列产业。其间,团恩平市委等部门也在第一时间给予一系列政策优惠和资源支持,帮助其发展。

如今,在村集体流转整合簕菜园周边闲置房屋及土地约33公顷的基础上,李劲新加强招商、运营和管理,在簕菜文化创意园项目的基础上,又引进了民宿项目,两个项目预计为村集体每年增收10万元,同时还能带动当地60多名村民就业。2018年,李劲新被评为恩平市“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2023年9月,李劲新被米仓村聘任为乡村CEO,成为恩平市首位乡村CEO,持续带动更多青年和群众投身乡村振兴。

近年来,越来越多像李劲新这样的青年活跃在乡村振兴一线。新会区双水镇有一位“90后”“土专家”,他经营的双水镇文发农业种植场以规模化、集约化的种植模式吸引了包括袁隆平团队在内的各方目光。他就是获得“江门市十大杰出高素质农民”“广东省农机使用一线土专家”“新会农技驿站土专家”“广东省农业乡土专家”“葵乡最美科技工作者”等称号的张永发。

张永发通过现代农机和新技术,提高农村的生产效率

张永发通过现代农机和新技术,提高农村的生产效率

张永发,1990年出生于双水镇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小时候经常跟家人在田间劳动,对家乡的土地有很深的感情。长大后,张永发也成为一个有想法、敢创新的年轻人,他时常思考如何提高农民的工作效率。在一次培训中,张永发发现,采用现代农机和新技术,可以极大提高务农的效率,降低农民的工作强度,解决农村生产效率低和劳动力缺乏的问题。通过这次培训,张永发进一步看到了现代农业的广阔前景,萌生了投身现代农业的想法。培训结束后,他辞去了城里的工作,决定回家种田,在自己热爱的土地上奋斗一生。那一年,张永发向亲戚朋友借了50万元启动资金,购买了一整套农业机械设备,包括自动插秧机、无人植保机、自动收割机等,在自家的农田里探索机械化种植。 通过现代农机和新技术,张永发提高了村里的生产效率,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农村劳动力缺乏的问题。随后几年,张永发持续加强学习,钻研各种现代农业设备知识和种植知识,逐渐成为当地农业方面的专家,取得“水稻丝苗米品种种植工程师”职称,还获评“广东省农业乡土专家”。2023年4月,张永发还到清华大学参加了“领头雁计划精英工作坊”学习。

如今,张永发的朋友圈里有200多位农业领域的专家好友,他们成为张永发的“智囊团”。生产中遇到什么问题,张永发可以随时请教,他也希望能带动更多的年轻人返乡从事新农业,开辟新事业。

善学习 有信心 侨乡青年在制造业一线发光出彩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本地人,毕业于台山市技工学校电子电工与家电维修专业的梁润棠,入职台山市金桥铝型材厂有限公司后,从学徒做起,不断积累经验,积极参加技术培训,逐渐从一线技术人员成长为专家。其间,他积极参加自学考试,并成功获得本科学历。

梁润棠勤奋笃实,扎根制造业一线,成为“能文能武”的专家

梁润棠勤奋笃实,扎根制造业一线,成为“能文能武”的专家

经过多年发展,台山市金桥铝型材厂有限公司从一开始的手工作坊发展成为国内铝材行业中的知名企业,梁润棠也靠着自己的勤奋笃实,成为该公司维修部门的管理者。目前,梁润棠除负责管理公司设备的升级改造、安装、调试和维修保养外,还负责新老员工的技能提升培训、设备图纸设计、部门文件撰写等工作。为此,梁润棠练出了“能文能武”的本领,连续多年被公司评为“优秀员工”“优秀管理者”,2022年获得“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

“我和阿棠共事很多年了,他一直是我学习的榜样,人好、技术好。”谈起梁润棠,公司员工对他竖起大拇指。在该公司,梁润棠是同事们的大哥,他关心大家的工作与生活,给予他们鼓励。作为台山市技工学校的优秀毕业生,梁润棠常常回到母校向学弟、学妹传授技术知识与人生经验,鼓舞更多优秀青年学好技术。

“我是台山本地青年,这些年来,我能用自己的努力与成长,为家乡建设、为企业发展、为同事成长贡献一份力量,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梁润棠表示,时代在进步,企业在迅速发展,技术的创新、专业的提升,能给技术工作者带来很大的上升空间,他将继续努力,对未来充满期待。

肯钻研 敢创新 侨乡青年承担起非遗传承使命

在《葵艺学》新书发布会上,余惠云身着素色旗袍,优雅而自信地走上舞台,讲述自己和葵艺的故事。

余惠云潜心钻研葵艺,不遗余力地传承非遗

余惠云潜心钻研葵艺,不遗余力地传承非遗

新会被称为葵乡,这源于东晋时期即已开始的葵树种植和葵艺加工历史。“葵乡”一词,是传统文化跨越千年为新会刻下的烙印。随着1999年最后一个国营葵艺厂的关停,葵艺这项传承1600年的古老工艺,逐渐由一种谋生的工艺变成文化传承的符号,在年轻人心中,既神圣,又有些模糊。2008年,经国务院批准,新会葵艺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那一年,余惠云,这个来自新会大泽镇的16岁农家女孩,报读了新会技师学院(原新会高级技工学校)首个葵艺班。

入学后,余惠云的努力有目共睹。夜阑人静的校园里,葵艺室里的灯总是亮着,人群散去,她仍在刻苦练习绘画、书法基本功,并不断精进葵艺技法。正是这种潜心钻研的精神,让她有机会获得许多名师的指点,最终得以将各个艺术门类的积累融入古老的葵艺。2013年,余惠云留校任教,成为学院工艺美术与葵艺专业带头人,自此,不遗余力地做好非遗传承成为她的使命。

在学校任教期间,余惠云潜心研究新会葵艺,全面掌握葵艺制作技能。她的作品,屡次在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花博会上斩获金奖。为更好地传承葵艺文化,她还带头成立了“新会葵艺技艺修复专题小组”,组织拥有40年以上经验的葵艺师傅参与拍摄传统葵艺制品制作过程,进行实录与补全,并历时近三年编写出版了《葵艺学》教材。此外,她还创办“新会葵匠文化传播中心”潜心开发新产品,结合当地陈皮产业发展,与新会人才办、邑葵陈皮、金康宝陈皮食品有限公司等联合开发葵艺陈皮包装、以陈皮为主题设计的葵扇伴手礼等,实现了借力发展到深度融合的转变。

近年来,余惠云还成为五邑大学的客座讲师、受邀登上央视舞台。去年底,她获得了广东省技能人才的最高荣誉——“南粤技术能手”称号。

从小与葵树结伴成长的余惠云,心里一直保留着对葵树的深深情感。“葵艺是新会的一张名片。我觉得,作为新会人,就应该了解葵艺的历史文化,乃至掌握葵艺基本技能。希望我可以作为江门青年与葵艺交流的桥梁,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喜爱、传承这项侨乡文化瑰宝。”余惠云说。

凤凰网广东发自江门

编辑:雷鑫

来源:江门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