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乾坤二卦所云尤为提要钧元。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象曰:‘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11月23日,“中国新民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纪念展”在国家一级博物馆——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开幕。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江门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陈冀,天津市河北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姚卫东,梁启超先生曾孙梁鉴,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先后致辞。在这座文化的殿堂里,来自清华大学的师生深情朗读《少年中国说》《君子》,跨越百年致敬梁启超。江门作为启超先生的家乡,其50多组件梁启超藏品千里奔赴,亮相于此,让人见字如晤。
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致辞
今年是梁启超先生诞辰150周年。此次纪念展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江门市委宣传部、天津市河北区委宣传部联合主办,展期持续至2024年1月14日,旨在展现江门与清华大学校地合作开展启超文化研究阐释的新成果,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将前辈积淀的优良传统弘扬好、传承好,在新征程上立时代潮头、通古今变化、发思想先声。
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江门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陈冀致辞
“侨都江门与首都清华,因启超先生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江门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江门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陈冀出席开幕式并致辞,“我们期盼与清华大学开展全方位深度合作,携手提升江门侨乡文化国际传播辐射能力,共同擦亮启超文化品牌,让世界透过江门看到蒸蒸日上、欣欣向荣、热气腾腾的中华文化新气象。”
天津市河北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姚卫东致辞
梁启超先生曾孙梁鉴代表亲属致辞
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致辞
114件展品 还原梁启超治学场景
在《少年中国说》的琅琅诵读声中,纪念展拉开序幕。梁启超是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史学和新法家代表人物,又号“中国之新民”,以“中国新民”为题,展览讲述他在政治、学术舞台为中国的现代转型做出的重要贡献,还原治学场景,藉此纪念梁启超诞辰150周年。
清华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王畅、清华大学未央书院简晖凯朗读梁启超文稿《少年中国说》
清华大学土木水利学院庞东明、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张明朗读梁启超文稿《君子》
展陈简洁古朴,一览百年,生动展示了梁启超不同时期书法、拓本、收藏等114组件展品,包括其主编《时务报》《清议报》《新民丛报》《新小说》时刊登的图像、自作诗文手稿、书籍文稿、个人影像等。展览分为“民族:文字收功,神州革命”“新民:古今内外,去塞求通”“国学:独立之国,学问独立”“余事:先辈遗墨,书艺复兴”4个单元。
展览现场
展览尾声还专门展出了梁启超收藏的《皇甫诞碑拓本》《孟璇残碑拓本》《孔宙碑拓本》和他临摹的《马鸣寺碑》等碑学经典,一卷卷书画碑帖展现梁启超为“书艺复兴”做出的贡献。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常务副馆长杜鹏飞说:“‘中国新民: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纪念展’是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2023年的收官之作。梁任公是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也是一位信奉趣味主义且十分有趣的人物,在展览的第4单元,我们展示他对书画的浓厚兴趣,希望让展览变得更生动、更好看,让梁任公的形象更丰满、更立体。”
沉浸于展览中,后人与梁启超的伟大灵魂再一次相遇。“十年饮冰,难凉热血。他为‘中华民族’命名,为‘新民’‘国民’塑魂,无论从政、从文,革命维新,朝夕不辍,死而后已……曾祖父的家国情怀,对子孙后辈影响深远。”梁启超曾孙、梁思成之孙梁鉴深情追忆。
《欧洲战役史论》第一编手稿亮相展览,吸引观众目光。这是梁启超送给儿子梁思成的14岁生日礼物,在此书的扉页上,梁启超教导儿子随时都要做好鞠躬尽瘁、报效祖国的准备,表达了他对中国青年要放宽胸怀,了解世界局势和国家需要的希望。
梁启超,《欧洲战役史论》第一编手稿 来自江门市博物馆藏
青年当怀壮志。清华大学学生简晖凯说:“虽然身处不同时代,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我们更应发扬启超先生家风家教和爱国精神,报效祖国,为社会作贡献。”清华大学学生王畅感触亦深:“先生的名篇常读常新,让我在字里行间里感受先生对少年中国与中国少年的殷切期望,鼓励我辈奋发图强,争做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校地联动 擦亮启超文化名片
梁启超出生在江门新会,一生去过很多地方。他曾在清华大学任教,他的三个儿子——梁思成、梁思永、梁思忠也先后求学于清华大学。江门与清华,相距2200多公里,因为启超先生而紧紧相连。
《新民丛报》时期的梁启超及家人合影
“‘中国新民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纪念展’是江门与清华大学首次大规模联合办展。”新会梁启超故居纪念馆馆长邓健冰表示,“把展品送到清华大学,我们深感荣幸,希望更多人感受先生炙热沸腾的爱国情怀,传承启超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纪念展策展人高登科介绍,此次展览中,来自江门市博物馆、新会区博物馆、新会梁启超故居纪念馆的展品近半数,“江门的支持是非常直接的,提供了丰富的藏品。作为著名侨都,江门文脉资源丰富,先侨从此开眼看世界,侨文化宝库值得我们珍视。”
开幕式嘉宾合影
从侨都到首都,启超故里和清华大学多次南北呼应,紧密互动。
今年初,“栋梁——一代建筑宗师梁思成学术文献展”巡展首站走进江门,清华与江门精心筹备7个月,全面回顾这位中国建筑一代宗师的学术人生;4月,校地再聚首,“梁启超与中华民族”主题报告会在新会茶坑村大礼堂举行,国内文史大咖云集。
“栋梁——一代建筑宗师梁思成学术文献展”巡展
以纪念梁启超先生诞辰150周年为契机,江门围绕打造“启超文化的诞生地”的城市名片,今年先后组织了70多场主题活动,涵盖主题报告会、学术论坛、纪念展览等,缅怀先生为国家富强民族独立探索求变、奔走呼号、呕心沥血的一生,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
早前举办的“前哲垂范 文津日新”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纪念座谈活动
进入新征程,江门被赋予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交流合作国家平台的新使命,成为世界读懂中国,感悟中华文化魅力的重要窗口。当前,江门着力打造“启超文化的诞生地”“华侨文脉的传承地”“国际传播的示范地”等10张城市文化名片,与清华大学再次联手举办“中国新民——梁启超诞辰150周年纪念展”,这是校地合作开展启超文化研究阐释的新成果。
“梁启超与中华民族”主题报告会现场
“百年之前的梁启超在深切考察了中西文化之后,怀揣着自己对中国未来的畅想,在清华这片沃土播种耕耘十数年。从展览中,我们看到全面、详实的先贤心路,真切感受‘十年饮冰,难凉热血’的坚定信念。今后清华大学与江门将进一步深化合作,推出更多高水平展览,推广梁启超先生的卓越贡献。”清华大学副校长彭刚表示。
图文直击展览现场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中国之新民、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自由斋主人。清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史学家、教育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史学和新法家代表人物。梁启超在史学方面建树颇丰,尤其是“新史学”“清代学术史”等领域。
梁启超人生主要分为三个阶段。
1898年之前,以维新变法为主,参与了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等事件,主笔《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编辑《西政丛书》等,积极宣传维新变法理论。
1898至1920年,梁启超热心政事,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先是流亡日本,创办《清议报》《新民丛报》;再是任职民国政府,反对袁世凯、张勋复辟等;后来游历欧洲,反思第一次世界大战,参与巴黎和会,是“五四运动”的重要推手。
1920-1929回归学术,是清华“四大国学导师”之一,参与了中国现代学术体系的构建。
梁启超在19世纪和20世纪交替之际,十年饮冰,难凉热血。他为“中华民族”命名,为“新民”“国民”塑魂,无论从政、从文,革命维新,朝夕不缀,死而后已。
梁启超是一位同时在政治、学术舞台,为中国的现代转型做出重要贡献的巨匠。
部分展览作品赏析
梁启超56岁像
梁启超致康有为函,广州博物馆藏
“中华民族”概念的提出,图片由江门市博物馆提供
梁启超代请接济广西军费致张弧函,23.2cm×12.5cm,天津博物馆藏
梁启超楷书轴,173cm×48cm,1925年,平湖博物馆藏
梁启超隶书七言联,130cm×31.8cm×2,1927年,山东大学博物馆藏
李端棻致张之洞函举荐梁启超,23.4cm×12.3cm×4,1895年,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梁启超请人为泰戈尔(泰谷尔)刻印章致信蹇季常,1924年
《庸言》杂志第一卷第十号,25cm×17.8cm,1913年,香港翰墨轩藏
章太炎挽梁启超联底稿,24cm×9cm,1929年,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藏
1926年清华学校研究院国学门第一届研究生毕业合影,前排右起第七人为梁启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