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碉牌”塘口:被世遗点燃的文旅小镇
江门
江门 > 文旅 > 正文

“碉牌”塘口:被世遗点燃的文旅小镇

喜看城镇提能

今年7月,澳门大学学生刘紫鑫第一次到自力村景区采风,被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独特魅力所折服:“这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沉淀,让人内心感到安静、平和。”

自力村位于开平市塘口镇,是世界文化遗产地之一。村内传统民居与碉楼错落分布,荷塘点缀,巧妙地展现了中西建筑的碰撞与交融。

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和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的“金漆”招牌,近年来塘口镇紧抓“双区”建设机遇服务港澳,加快全域旅游发展布局,推进江门塘口江澳青年文创小镇建设,高标准打造“邑美侨乡 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塘口段),吸引了不少文旅重点项目落户,旅游业态日趋丰富、完善。

如今,这个被世遗点燃的文旅小镇,已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小有名气的旅游目的地。每逢周末或节假日,当地群众总能看到来自周边城市的游客三五成群到碉楼下拍照“打卡”,在慢节奏的时光里近距离感受塘口的独特魅力。

文化赋能擦亮世遗“金字”招牌

今年5月,2023年塘口镇流行与即兴钢琴讲座暨钢琴培训基地授牌活动在江门市乡村振兴培训中心成功举办。这也意味着,广东省流行音乐协会流行与即兴钢琴培训基地正式落户塘口镇,成为当地文化赋能全域旅游发展的最新案例。

立足独特的资源禀赋,奏响文化赋能新乐章。近年来,塘口镇不断擦亮历史文化旅游镇品牌,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持续擦亮世界文化遗产和5A景区碉楼文化旅游区“金字”招牌。

“我们加大对碉楼、居庐、骑楼等文物建筑的保护力度,做好碉楼建筑群的保护修缮和活化利用工作,推广仓东文化遗产保育基地经验。”塘口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镇创新解码了“乡村+节庆”“乡村+非遗”“乡村+文创”“乡村+演艺”等乡村文旅发展模式,举办“七夕等墟”等活动,全力打造省级乡村旅游集聚区,助力开平争创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发展示范区。

大力建设江门(塘口)江澳青年文创小镇,也是塘口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重要举措。一方面,该镇充分发挥国际文化交流基地等侨创平台作用,集聚港澳台和海外人才,吸引港澳青年、华侨华人新生代回乡创新创业,着力打造华侨华人和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另一方面,塘口加大投入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加快统筹塘口墟及周边乡村的房屋、土地等资源,完善和提升公共基础设施,持续将塘口打造成集华侨文化、碉楼文化、创意文化相融合的青年文创基地。

升级改造后的谢创故居 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红色教育基地

升级改造后的谢创故居 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红色教育基地

此外,塘口镇还深入挖掘革命历史文化资源,串联独具侨乡特色的谢创故居、谢永宽故居、谢启荣故居、谢启荣烈士纪念碑、以敬小学等红色革命遗址和阵地,整合以敬村红色文化资源,努力打造成为全省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党建红色村。

以谢创故居为例,自2018年起,在江门、开平两级组织部门和党史部门的支持下,当地先后投入数百万元对谢创故居进行升级改造。“改造后的故居以谢创同志的辗转回国、重建中共开平组织的事迹为主要展示内容。我们完成了谢创故居内的修复布展,相关革命斗争历史也陈列上墙,声光电立体布展全方位生动展示;碉楼外墙的灰雕得以修复,展示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的独特风貌。”上述负责人介绍。

此外,塘口镇还通过策划“红色文化+碉楼文化”红色游线,创新红色研学体验模式,实现了红色文化和文旅业态融合发展模式。据统计,谢创故居启动至今年上半年,累计接待游客超过3.7万人次,谢永宽故居累计接待游客近4000人次。

全线搭建“塘口优品”销售网络

9月7日,开平市“百千万工程”金融项目推进会暨政银企融资对接会举行。活动上,中国农业银行江门市分行现场发布了特色金融产品——“文旅e贷”,并向塘口旅游协会发放首期专项授信5000万元。

近年来,塘口镇文旅产业快速发展,当地不少项目的经营者存在较大融资需求。为此,中国农业银行江门市分行为开平市文旅产业量身定做了惠农e贷特色产品——“文旅e贷”,主要面向塘口旅游协会下的综合经营户、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以及以旅游带动的周边产业的从业者。

依托碉楼、田园、古村落等文旅资源,塘口大力培育民宿、酒店、餐饮、研学、文创等产业集聚发展,努力打造乡村民宿产业集群镇,全力打造广东省乡村旅游集聚区。在此基础上,当地加快“塘口优品”品牌建设,整合全镇景点、景区、特色餐饮、文创资源,丰富产品名录,推出线上线下销售平台,推广村(社区)产地直供合作模式,全线搭建“塘口优品”销售网络布局。据统计,今年以来“塘口优品”累计销售额已超220万元。

今年以来 “塘口优品”累计销售额已超220万元

今年以来 “塘口优品”累计销售额已超220万元

“我们以塘口墟为中心点,此前已引进了不少文旅项目,成效逐步显现。”塘口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地以“走出去+引进来”为招商工作主线,建立客商信息库,拜访重点企业,深化与粤港澳大湾区客商的沟通交流,聚焦文化旅游产业补链、聚链、延链,加快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如今,位于塘口镇的江门乡村振兴培训中心一期已完成建设并对外运营,先锋天下粮仓书店、粮语•环境戏剧空间等项目也将于近期完工并进入试运营阶段。“目前,我们已完成唐心酒店、塘口空间、乡遇民宿、五十三度竹下等12家民宿酒店项目建设,并加快推动在建中的12家民宿酒店完工营业。”该负责人介绍。

在开平市塘口镇五福里村道路尽头,一片广阔田野映入眼帘,树影掩映着一幢纯白色小屋,当地小有名气的五福里民宿就在这里。“我们房间三面都是玻璃,拉开窗帘和天窗,可实现270度全景观视角,远处的碉楼和田野跃然眼前。”该民宿负责人介绍,每逢节假日,不少周边地区的游客都专程过来打卡拍照。

基建提速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今年七夕佳节,潮玩“塘”趣·古风七夕集市活动在塘口镇天下粮仓广场拉开帷幕,开幕首日便吸引了不少市民和游客前往打卡赏玩。不少市民三两结伴,穿上汉服,在集市中逛夜摊、玩投壶、赏非遗、品美食、集邮卡,在乡间美景中细品侨乡韵味,感受古风魅力。

乡村旅游兴,文化赋能强。近年来,塘口镇创新解码“乡村+节庆”“乡村+非遗”“乡村+文创”“乡村+演艺”等乡村文旅发展新模式,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七夕等墟”文化项目品牌活动便是塘口镇以文旅融合活化社区,以乡村夜生活激活乡村“夜经济”的生动实践之一。

激活乡村文旅新活力,塘口镇的秘诀在于提升基础建筑为文旅发展提供良好载体,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将自身的独特资源潜力转化为文旅发展优势。“我们高效能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重点打造先锋天下粮仓书店、仓前村风貌提升、塘口碧道、以敬红色教育基地、北义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五个精品项目。同时,大力推进历史文化游径建设,打造塘口世遗廊道示范段。”该镇相关负责人介绍,塘口先后完成了世遗廊道建设工程裡村段、旧墟污水处理厂等10个项目,并推进垦造水田、农村水系综合整治等24个项目加快建设。

与此同时,塘口镇还高标准打造“邑美侨乡 世遗风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塘口段)。例如,当地统筹整合乡村振兴专项债、各级涉农资金以及本级财政资金合共约1.77亿元,投入建设示范带基础设施,重点提升赤马线沿线人居环境,有效改善了示范带沿途整体风貌。同时,全镇完成8个村委会的25.6千米巷道硬底化、29个村场改造提升项目,新建了582个“四小园”。

经过一番改造 如今的神步村屋舍俨然、水清叶茂

经过一番改造 如今的神步村屋舍俨然、水清叶茂

“立足于高质量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我们累计投入了1.35亿元开展河流治理,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上述负责人说,如今塘口镇已建成标准无害化公厕65间、农村生活垃圾分类站点96个、农村污水处理设施108座。同时,重点建设“四好农村路”,完成辖区村内9.55公里的道路硬底化、“邑美侨路”塘口示范段3.6公里路面病害治理及沥青铺设工程、交四线路面大修标准化工程(二期)及“交锅线”路段亮灯工程。

乡村美不美,群众有口碑;乡村旺不旺,企业说了算。“我扎根塘口从事乡村旅游12年了,见证了塘口这几年的快速发展,坚定了在这里就业创业的决心。塘口乡村旅游大有作为,有无限的商机。”谈及未来,开平市塘口镇乡遇民宿总经理谢沃根信心满满。

凤凰网广东发自江门

编辑:曾欣欣

来源:开平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