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勇担新的文化使命 推进侨乡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江门
江门 > 要闻 > 正文

江门勇担新的文化使命 推进侨乡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精神文明是社会发展进步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强调,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在努力交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份好的答卷上取得新突破。

江门历史人文荟萃、文化底蕴深厚。今年以来,江门市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先后在北京、天津、江门等地成功举办梁启超先生诞辰150周年系列活动,传承“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民族精神,并举办新编粤剧《碉楼》巡演暨“红线女粤剧艺术周”、中国侨都武术节、舞蹈节等活动,打响江门“侨乡文脉传承地”等10张城市文化名片。

作为中国著名侨乡,江门是传播中华优秀文化和讲好中国故事的文化桥,海内外华侨华人、世界看中国的文明窗。奋进新征程,江门市如何勇担新的文化使命?江门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给出了答案。

梁启超雕像 冯瑶君 摄

梁启超雕像 冯瑶君 摄

巩固壮大奋进新征程的主流思想舆论

开春以来,从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再到省委全会、市委全会,相继就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浓墨重彩地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其意义之重、涉及之广、影响之远不言而喻。

江门作为中国侨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在此背景下,江门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要深化推进文化强市建设,在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综合实践区上实现新突破,强调要巩固壮大奋进新征程的主流思想舆论。

五邑华侨广场 郭永乐 摄

五邑华侨广场 郭永乐 摄

事实上,以打造信仰坚定之城为目标,江门市自觉肩负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使命任务,持续深入推进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工作,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绩:

“七彩流动课堂”参与单位团体超500个,覆盖党员群众近100万人,入选2021年全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三下乡”活动连续两年获中宣部表彰:“碉楼下的党课”获评2021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示范项目,新会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指导中心副主任陈晚翠获2022年全国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服务标兵;“金扣子”思政课PK大赛提升“到课率”“抬头率”,入选省基层思想政治工作优秀案例……这些创新举措,激发了江门全市上下爱党爱国的赤诚热情,持之以恒让城市的价值共识持续凝聚、城市的精神气质昂扬勃发、城市的发展更具感召力凝聚力。

碉楼下的党课

碉楼下的党课

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基础上,江门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明确要“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教育人民、指导实践的工作体系”,这为加强新形势下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不断巩固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涵养培育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

8月24日,2023年第二季度“广东好人”发布活动在江门市举行。当天,江门市宣布实施“侨都有礼·免费游江门”项目,向2023年第二季度“广东好人”发出邀请,共有13个景点、景区向好人模范提供免票进入优惠。

2023年第二季度“广东好人”发布活动现场

2023年第二季度“广东好人”发布活动现场

江门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涵养培育向上向善、刚健朴实的文化。开展“侨都有礼·免费游江门”活动彰显江门侨都礼遇好人模范的诚意善举,引导全社会尊敬、关爱、尊重道德模范。

这只是一个缩影。按照江门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有关部署,当前,江门正统筹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擦亮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全面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示范工程,培育新时代新风新貌。

为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工作部署,江门市委宣传部日前出台《江门市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示范工程实施方案》,实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十个一”示范工程,加强乡村建设、改善农村面貌、培育新型农民,助力乡村振兴,为推进实施“百千万工程”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美丽的高元古村 徐卫良 摄

美丽的高元古村 徐卫良 摄

其中,“十个一”包括:一团一队(百姓宣讲团、志愿服务队)、一站一宫(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乡村学校少年宫)、一场一街(文化广场、乡风文明一条街)、一创一评(文明村镇创建、星级文明户评选)、一约一制(村规民约、农村积分制)。

江门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的应有之义,是全面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必要之举,是守好“全国文明城市”荣誉、擦亮“文明形象展示地”城市名片的现实之需。

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能为人民群众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力量、丰润的道德滋养。

围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这一目标,江门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加强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深入挖掘海丝文化、侨乡文化等资源,做好蔡李佛拳、咏春拳、小冈香等非遗项目和传统技艺展示传承,打磨提升一批有侨乡特色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文艺精品。

郭永乐 摄

郭永乐 摄

为何是侨乡文化?答案显而易见——这是江门的“根”和“魂”。作为中国著名侨乡,江门籍港澳台同胞和海外侨胞有530多万,“海内海外两个江门”成为江门融入新发展格局的关键优势,《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更是明确提出“支持江门建设华侨华人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台”。

在新的时代新的起点上,侨乡文化如何才能实现“有效传承”与“破圈发展”?

广东赤坎侨乡国际旅游度假区一瞥 赤坎华侨古镇供图

广东赤坎侨乡国际旅游度假区一瞥 赤坎华侨古镇供图

江门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提出,要勇担新的文化使命,坚持“两个结合”,推进侨乡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快建设彰显岭南侨乡风韵和时代特征的文化强市,强调要培育新应用、新场景,构造新体验、催生新业态,扩大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放眼近年,江门深挖细掘华侨特色文化,用文艺精品讲好侨乡故事,让舞剧《侨批·家国》、诵读剧《侨批·中国》、音乐剧《小鸟天堂》和《侠影·咏春》等侨乡特色舞台精品在全国大放异彩;举办2023年中国(江门)侨乡华人嘉年华活动、梁启超先生诞辰150周年系列活动、2023年第三届“戴爱莲杯”人人跳全国舞蹈展演等一系列主题活动,让侨乡文化这一IP愈加闪亮,让厚重中华文化翩跹起舞。

李伟杰 摄

李伟杰 摄

无形之文化化作有形之举,江门致力于推动侨乡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助于增强文化软实力、推进文化自信自强,为建设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综合实践区上实现新突破贡献文化力量,通过文化浸润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凤凰网广东发自江门

编辑:曾欣欣

来源:江门发布